美國“太空評論”網10月13日文章,原題:國際合作在中國空間站計劃中的作用今年的國際宇航大會兩周前在多倫多舉行,而中國和俄羅斯業內最高官員沒能出席,他們被拒簽了,會議組織方或加拿大官方對此毫無解釋。
  無論其中原因是什麼,會議並未完全禁止所有的中俄與會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進行了一個大型展覽,其中一個演示讓人對中國的載人航天長遠規劃有一定的瞭解。該規划著眼於在本世紀20年代初建成一個近地軌道永久性空間站。這些計劃已廣受報道,但國際合作對於中國空間站建設的作用卻不為人知。中國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的周黎妮在宇航大會上表示:“中國人民準備與全世界的人民合作。”
  迄今,中國載人航天計劃的國際合作一直受到限制。中國載人航天項目幾乎全靠本國資源、能力和人員。不過,周表示,中國在發展空間站過程中,願意大大增加與別國的合作,接受讓其他國家參與空間艙的建造,“美國、俄羅斯、歐洲和日本都有能力進行實驗艙的建造,並與中國展開合作”。但是美國航天器與中國空間站對接或支持中國空間站,都可能面臨政治而非技術障礙。美國仍然明確禁止向中國出口航天器及其部件。
  這些情況在不遠的將來有望改變。主要導致當前禁令的政治人物是共和黨眾議員弗蘭克·沃爾夫,他是負責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撥款的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小組委員會的主席。明年他就要退休了,繼任者或許更願意考慮促進中美空間合作。
  這可能需要時間,但中國並不著急。雖然美國官員在本世紀頭10年中後期警告稱,中國可能在202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但中國並未表現出快速推進載人航天的興趣。中國官員反倒在幾年前稱,他們計划到2020年建成一個永久性空間站,而現在說到2022年或2023年建成。到那時,航天領域的技術和地緣政治環境可能與現在大不一樣。隨著國際空間站進入運行末年,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或許更願意與中國合作。  (原標題:美媒:國際合作在中國空間站計劃中的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ywpvsweewl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