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湖南新登記註冊企業年均增長20%以上,遠高於同期GDP增長水平,特別是今年隨著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加快推進,社會民眾創業熱情更加高漲,新登記註冊企業呈現“井噴”。截至9月20日,全省年內新登記註冊企業7.28萬戶,同比增長94.4%。但是,“紙上企業”並沒有全部轉化為“地上項目”、“地上企業”,1—9月全省新開工投資項目個數僅增長5.8%,新增規模企業[1]同比下降20.5%,與新註冊企業的成倍增長形成了鮮明反差。因此,各級政府在激發市場活力的同時,應註重將企業登記註冊變為開業、營業,將註冊資本變為資金、資產,將創業計劃變成產品、服務,提高企業開業率,提升企業生產力,最大程度地釋放登記制度改革的“紅利”。
  一、註冊企業轉化為實體企業的現狀
  
  2008—2013年,全省工商登記註冊企業個數由23.04萬個增加到37.42萬個,其中當年新登記註冊企業由2.63萬個增加到7.17萬個,年均增長22.2%。截至今年9月20日,全省新登記註冊各類企業7.28萬戶,同比增長94.4%,超過去年全年新註冊企業個數,增速高出前五年平均水平72.2個百分點;註冊資本3300.89億元,同比增長105.5%,企業平均註冊資本453.18萬元。但是,註冊企業還只是“紙上企業”,需要通過投資項目、生產經營等途徑來付諸實踐,實現創業夢想,創造社會財富,服務社會民生。從新開工投資項目、新開業企業、新增規模企業來看,全省註冊企業轉化為實體企業、發展為規模企業的效果還不太理想。
  (一)新註冊企業的項目轉化率偏低。一般而言,新註冊企業先投資建設項目,形成實體企業,再進行生產經營,從而通過投資、生產的“雙重”作用拉動經濟增長。當然,隨著社會化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從事一般性服務、貿易的企業往往直接通過租賃辦公用房、商業用房等達到生產經營目的。然而,新開工投資項目情況反映了新註冊企業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程度,並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反映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2008—2013年,全省當年新開工投資項目個數由1.36萬個增加到2.87萬個,年均增長16.1%,增速比同期新登記註冊企業個數的增幅低6.1個百分點;累計新開工投資項目13.34萬個,占同期新登記註冊企業個數的比重為51.8%。今年1—9月全省新開工投資項目2.5萬個,僅相當於同期新登記註冊企業個數的1/3,同比僅增長5.8%,比同期新登記註冊企業的增長水平低88.6個百分點。實際上,新開工項目除新增企業外,還有相當一部份是老企業投資建設的新項目,表明新註冊企業的項目轉化率還不足五成。新開工投資項目占新增企業比重低,兩者增長不同步,表明絕大多數的新註冊企業規模偏小,沒有達到投資項目統計的標準,或沒有通過建設項目的方式來創業、來發展。
  (二)新註冊企業開業率不高。根據湖南省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登記資料,2008—2013年,全省新開業企業18.69萬個,占同期新登記註冊企業個數的72.6%,其中,2013年開業的各類企業4.36萬個,占當年新註冊企業個數的60.8%(主要是企業實際開業時間與登記註冊時間存在一定的滯後期)。綜合來看,全省30%左右的企業只進行了註冊登記,領取了營業執照,但沒有發生實質性的經濟活動。
  (三)新增規模企業偏少。全省規模企業實現的經濟總量占到了二、三產業的五成以上,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2013年,全省新開業規模企業2393個,分別僅占當年新登記註冊企業和新開業企業的3.3%和5.5%;今年1-9月,新開業規模企業985個,同比下降20.5%,僅占同期新登記註冊企業個數的1.4%,且與新註冊企業的成倍增長形成鮮明反差。新增規模企業少,表明新登記註冊的大企業少,或新企業還沒有發生實質性的生產經營活動,弱化了對當期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全省新登記註冊企業轉化情況
  工商註冊登記的企業總量
  (萬個)
  其中:新登記
  註冊企業
  (萬個)
  當年新開工
  投資項目
  (萬個)
  當年新開業
  企業
  (萬個)
  新開工項目占新註冊企業比重(%)
  新開業企業占新註冊企業比重(%)
  2008年
  23.04
  2.63
  1.36
  1.64
  51.7
  62.4
  2009年
  24.74
  3.38
  1.81
  2.28
  53.6
  67.5
  2010年
  26.88
  3.89
  2.5
  3.16
  64.3
  81.2
  2011年
  29.84
  4.41
  2.32
  3.44
  52.6
  78
  2012年
  32.57
  4.25
  2.48
  3.81
  58.4
  89.7
  2013年
  37.42
  7.17
  2.87
  4.36
  40
  60.8
  合計
  25.73
  13.34
  18.69
  51.8
  72.6註:新登記註冊企業統計範圍為全口徑,數據來自工商部門登記資料;新開工投資項目統計範圍為500萬元以上(不含房地產開發),數據來自統計部門;新開業企業統計範圍為全口徑,數據來自經濟普查登記資料。
  二、企業發展受阻的原因
  
  “紙上企業”不能全部有效地轉化為“地上企業”,發展為規模企業,其成因十分複雜,涉及市場、體制、要素、管理等方面。
  (一)服務制約——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好領證。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企業註冊登記流程、登記材料等雖然已大大簡化,工商部門也強化了指導、服務,但據調查,因受創業者自身素質和登記要求等制約,一次辦照成功的企業不到30%,大多數企業登記者需要多次往返才能取得登記證照,加大了登記成本。同時,工商部門登記業務窗口的工作人員長期超負荷工作,工作強度普遍加大,維持現有服務質量的難度大大提高。創業者不能及時領證,影響企業按期開業,甚至喪失市場機遇。
  (二)體制障礙——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好開業。按照新規,企業只要取得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和稅務登記證,即可從事一般性的生產經營業務,但是,對於一些特殊行業,企業必須經過後置審批,取得投資、用地、施工、環評、消防、安全、衛生等審批許可,項目才能開工建設,企業才能開工生產,門店才能對外營業,產品才能生產經營。這些許可審批,本意是為了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但在實際操作中,繁多的許可條件、繁瑣的審批流程、繁雜的收費項目,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創業者的畏懼情緒,澆滅了創業者的創業熱情,導致一些創業夢想僅僅停留在領取的營業執照上。
  (三)要素制約——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好幹事。企業生產經營,涉及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信息、人才等諸多生產要素。由於新註冊企業處於起步階段,相對於一些發展完善的企業,其知名度、信用度劣勢明顯,這使得新企業在人才招攬、資金支持、產品銷售、建設用地、投資審批等方面遇到較大阻力。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雖然各級政府已出台了許多優惠、扶持政策,但中小企業信用差、風險大的固有屬性,使得中小企業尤其是新企業無法避免地遭遇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同時,各類人才往往願意供職於待遇更加豐厚、工作更加穩定、環境更好的大型企業,新開業的中小企業難以引進和留住所需的技術、管理人才。融資難、融資貴、招人難、用人貴等問題阻礙著新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壯大。
  (四)市場制約——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好賺錢。一些創業者缺乏對市場的論證調研,對自身優勢和市場環境把握不足,盲目跟風,導致投資項目失敗,無法開業;或是企業正式開業後,面臨激烈的競爭市場和不可控的成本開支,經營困難,或過早夭折,或難以發展壯大。
  當然,除了市場、體制等客觀因素外,一些企業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往往註冊多家公司,達到避稅、招投標、處理賬目、申請補貼、虛增業務等需要。而實際上,這些企業是一套人馬、多塊牌子,只有一家企業為主從事生產經營,其他企業主要起輔助作用,而往往也只有少數人知道這些輔助企業的存在與運轉。
  三、打通轉化的梗阻
  
  改革商事登記制度,大大激發了社會創業熱情,各級政府、部門應註重保護這種熱情,加快打通註冊型企業向實體型企業轉變中存在的梗阻,形成有業乾、能幹業、好乾業、乾成業的創業發展環境,讓湖南成為創業者的沃土,成為新企業發展的高地,共享登記制度改革“紅利”。
  一是放權。進一步落實國家頒佈的各項創業惠商政策,放寬行業準入範圍,降低市場準入門檻,讓更多的民眾有創業的熱情和有業可創;進一步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科學制定“權力清單”,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決定性作用;進一步簡化各項行政審批流程,以“相對集中、統一受理”為主要方式,依托政務中心平臺,集中各部門資源,公開辦事流程、規定辦理時間、落實首問負責,打造出更開放、透明、高效的服務型政府,讓創業者能在更短的時間內辦好相關的行政審批,獲得開工、營業許可,更快捷、更自信地實現創業夢想。
  二是服務。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少審批,多服務,切實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以政府服務解除企業的後顧之憂,讓創業者把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生產經營管理之中,投入到市場開拓競爭之中。各部門應轉變服務觀念,杜絕門難進、擺臉色、踢皮球的官僚作風,主動上門服務企業,大力宣傳國家頒佈的退稅、融資、補貼等各方面的優惠政策並提供指導服務;打造創業街道、創業社區、創業基地、創業園區,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平臺;以政府為主導,大力發展信息、科技、金融、會計、咨詢、法律等生產性服務業,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加強對新企業的跟蹤監測,及時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
  三是引導。利用各類媒體、載體,發佈市場、政策信息,引導民眾創業、企業發展;針對新登記企業普遍存在的生產經營經驗欠缺的問題,政府部門應主動推動企業充分瞭解與調研市場,為企業提供風險預警服務,引導企業規避市場風險。鼓勵、引導企業自主創新,培植核心技術,打造核心競爭力,註重市場的發掘和培育,形成自身的企業文化、特色產品以及品牌價值,以差異化競爭的方式在市場上贏得先機;鼓勵、引導企業轉型發展、創新發展、提高產品質量、開闢新興市場、註重風險管理、完善財務制度,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四是扶助。強化要素供給,培育良好的企業發展生態環境,以吸引更多的企業進駐湖南,促進企業更好地在湖南發展。政府應在戶籍、子女就學、住房安置、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人才較好的待遇,吸引各類人才在湖南發展,為新增企業提供良好的人力資源稟賦支撐。利用湖南省較好的高校平臺資源,鼓勵企業與高校積極合作,促進產學結合,實現高校科研成果向實際產品轉化,為新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技術資源稟賦支撐,便於企業儘快形成核心產品與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使企業更容易、更充足地獲取資金支持,鼓勵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通過股權交易、債券交易、擔保交易、融資租賃、信托等金融創新方式融資;同時提高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的財務制度,便於投資方更好地瞭解企業信用狀況,利於企業融資。
  [1]規模企業包括: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有資質的建築業法人企業、房地產開發經營業法人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法人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法人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法人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或從業人數超過50人的服務業法人企業。
  (本分析由湖南省統計局普查中心發佈,來源湖南省統計局官網湖南統計信息網。執筆:向延華、周哲煊,核稿:周穎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原標題:打通梗阻 促進註冊企業向實體企業轉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ywpvsweewl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